“剪纸奶奶”:剪出一甲子的酸甜苦辣

来源:四川日报 作者: 时间:2020-04-11
“剪纸奶奶”:剪出一甲子的酸甜苦辣

赵幼兵剪纸作品《环宇作证》。受访者供图

赵幼兵(左二)在课堂上讲解剪纸知识。受访者供图

3月29日,68岁的赵幼兵早早赶到成都二仙桥社区,给学生们上公益剪纸课。这些年来,剪作品、教学生,已经成了她生活的日常。“要说剪纸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的话,那就是脑子里成天都是图案,在街上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,就在想能不能设计幅剪纸出来。”

□本报记者 王吉南

剪纸陪她走过近60年

“别看剪纸是一门民间手艺,里面的东西是博大精深的,喜花、礼品花、鞋样花、枕头花、门笺花……各有各的讲究。”一说起剪纸样式,赵幼兵就如数家珍。从9岁开始学习,剪纸已经陪伴赵幼兵走过近一个甲子的时间。

“小时候姥姥说我长得丑,怕我嫁不出去,学一门手艺才有人要。”赵幼兵笑着说,“当时我年纪小,有时候不爱学,姥姥就拿着水烟袋在我脑袋上敲。”姥姥有双巧手,在姥姥的言传身教下,赵幼兵渐渐爱上剪纸。

19岁时,赵幼兵的剪纸已经小有名气。这时候她已经进入成都机车厂工作,厂里谁家有喜事,都要请她去剪一套喜花,其他厂的人也慕名而来。“每套喜花有36张,剪起来很累人,但人家总会包一些喜糖答谢,一年四季都有糖吃,这让我很开心。”

“学剪纸靠的是口口相传,当时很少有文字资料。”赵幼兵每次出差时,一有机会就到乡下向老人们请教剪纸的诀窍。陕西安塞、黑龙江海林、福建漳浦、山东高密等剪纸艺术十分兴盛的地方,她几乎走了个遍。有次出差到山东高密,她四处打听到一位剪纸手艺很好的老太太,请教了一晚上。后来赵幼兵得知,老太太去世前还告诉儿子,一定要把自己剪的一包作品交给那个姓赵的姑娘。

通过这样的走访,赵幼兵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剪纸作品,先后出版6本著作。

1988年,赵幼兵因检查出癌症病退。治疗费用不低,家里的各项开支都需要钱,怎么办?这段时间,赵幼兵摆过地摊,做过裁缝,在歌厅唱过歌。康复后,她用《抗癌十年路》这本书记录下与癌症斗争的经历。

有一天,一个朋友告诉赵幼兵,在报纸上看到成都“三绝”艺术展赛在征集民间艺术作品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赵幼兵拿着自己的一幅剪纸作品《龙的传人》参加比赛,没想到被评为“绝技奖”。她也由此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。2014年,赵幼兵被评为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。

在忙里活出了滋味儿

传统的剪纸种类繁多,但是很多图案离现代生活却有距离。这让赵幼兵一闲下来就琢磨:怎样在传统剪纸图案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创新?送子童子是传统剪纸中十分常见的形象,赵幼兵借鉴送子童子的形象创作出一组中国娃娃放风筝、打腰鼓、放鞭炮。赵幼兵告诉记者,这组剪纸的原作已经被日本名古屋博物馆收藏。脸谱是传统剪纸中的典型形象,但往往线条比较简单,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许多细节,创作出一组十分生动的川剧脸谱。

在赵幼兵看来,一幅好的剪纸作品最难的是构思和设计。“艺术需要的是美感,剪纸一定要抽象写意。中国的剪纸艺术有中原派、北派和南派等三大流派,我把三种流派的特征融合起来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”

在她的剪刀下,总能产生构思巧妙的作品:展现中国古代美女婀娜身姿的《百美图》、根据川剧创作的《俏花旦》、取材敦煌飞天壁画的《女神图》……疫情期间,赵幼兵还创作了一幅名为《环宇作证》的剪纸作品,总体呈现为一张戴口罩的人脸,双眉分别为龙凤,双颊则由火神山和雷神山构成。

2004年,二仙桥小学邀请赵幼兵给学生开了一门剪纸课,没想到很受欢迎。渐渐地,有很多学校来请她去上课,二仙桥、李家沱、高攀路等社区也组织了剪纸课堂请她当老师,有时候一天要上好几节课。这样的忙碌成了她生活的常态,但她似乎乐在其中,“忙才觉得自己活得有味儿。”

如今,赵幼兵已经教了近16年的剪纸。她教过的学生有大中小学生、退休老年人,甚至还有外国人。“最近我拍了几节微课视频,讲解立体剪纸的剪法,学生们评价还不错。”赵幼兵说,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剪纸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。

新闻推荐
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《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》(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年第5号)第五十六条规定“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...

高密新闻,讲述家乡的故事。有观点、有态度,接地气的实时新闻,传播高密市正能量。看家乡事,品故乡情。家的声音,天涯咫尺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